写这篇内容是因为跨境大神小北(公众号:小北的梦呓)的文章:Facebook 全球开店?WTF,看到很多人说‘受骗’,有感而发。曾在所谓提出‘Facebook 全球开店’这个概念的‘培训类’机构(最早也是最大的)工作过,对这个行业的各家产品、模式也都算了解(竞品分析体验过),包括我现在的合作客户、读者也有以前在公司时跟过来的。
目前市场上相关软件服务比如 XX 蜂,X 鸟,XX 通,XX 云还有几家小规模的,基本在浙江、福建、深圳三地。各家产品发展重心不一样,不过大多可以整合多个平台,facebook,twitter,YouTube,领英,VK 等等,给你打包整合营销或培训,客户一听这么多平台一次性解决了,喜不自胜。
也有的把 EDM、CRM、数据分析、同行监控集合在一个后台软件,或者可以导入速卖通、亚马逊、敦煌等等各个平台商品,又或者加个海关数据调用个大平台的 API 给你拉个功能。水平不一,后文介绍如何选择。
接着说“Facebook 全球开店”这个概念,它实际上就是独立站,只不过这个独立站的入口可以是你的公共主页。点击公共主页的‘shop’,可以跳转到独立站官网,也可以在公共主页页面浏览。
在 2016 年开始阶段,凭借着 Facebook 全球开店的概念,借着亚马逊全球开店和 shopify 兴起的东风,的确有很多人稀里糊涂交了钱以为能赶上一波浪潮。事实证明这是个搏概率的事件,你本来产品就好,业务能力就强,进入了 FB 只是锦上添花,更多的是折戟沉沙,对 FB 失望透顶。
出现这个概念并且很多为之付费的原因如下:
从乙方软件业务销售的角度:
1.客户都是工厂老板(或者 KP,有决定权的人)或者传统制造业出身居多,通过趋势发展给老板们‘造梦’,制造紧迫感。
2.要有新的概念刺激才能深入的聊下去,聊产品聊发展,这个概念要绑定有前景的大平台大企业,如果你说你是建站系统建站公司,根本没戏。新的概念能博得眼光和投资,君难道忘了贾老板的生态化反,为梦想窒息么,一样道理。
从甲方公司企业老板角度:
1.经历过阿里巴巴的辉煌,后慢慢回落,心急如焚。到了 2010 年后,Wish、速卖通、亚马逊,浪潮一轮一轮,只要抓住了一波就能翻身农奴把歌唱,所以任何新的概念和模式一出现必然要去冒险尝试一番。
2.多多少少听过 Facebook 的名头,全球第一大,多少人在上面赚多少钱了,自己需要这方面的专业知识。刚巧瞌睡了有人给递枕头。
So,由于这个概念带来的业务非常之好,所以销售的培训话术都加上了 Facebook 全球开店。另外行业内本身商业机密也不是多难获得,打个电话就把对方公司的销售话术套出来分析了,于是概念就流传开来。应该也不少人收到过 qq 的群发小广告提及这方面的内容。这个概念出现并传播是有‘历史使命’的。
时间来到 2018 年,经过两三年的市场教育,用户成长了,也给乙方软件服务提供商提供了产品完善的宝贵发展时间。期间他们上市的上市、融资的融资、扩张的扩张,有的发现客户的留存出现了大问题,这个时候又该有新的概念出现了,不同的是这回的产品稍微拿得出手了。以后我们会经常听到“自动化营销,自动推荐系统,SaaS 服务系统,大数据推荐导流,一站式解决方案,云服务”等等这些内容。
还有的招数更高明,客户续签率能达到 90%以上。原因在于它能让客户‘看’到效果,比如群发邮件的阅读率,有多少人看了你的官网,留言了。把这些内容量化可见,跟打游戏升级似的,今天给你一个询盘明天给你一个留言,证明他的产品有效果,不出订单可是你的锅。
最重要的一点,数据保存在后台,你很难迁移走,平常使用成了惯性或者在平台上前期投入的精力很多,不舍得,再配合销售的业务能力,你就一直为这个软件按年续费个几万吧。
另外,现在还说“Facebook 全球开店”这个概念的估计是后进入连我也不知道的公司来收税的,要不就是乙方说了好多个功能、概念,你特么就记住了个“Facebook 全球开店”,人家也很冤。下面说下 Facebook 自带的店铺和第三方的店铺的区别。
Facebook 自带店铺:
开店是免费的,但如果店铺允许用户在 Facebook 结账(不跳转到别的网站),做成一单生意,PayPal 和 Stripe 都会收取一笔费用,具体数额为:商品购买价格的 2.9% + 30 美分。只有美国本地的商家和主页才有 FB 页面结账功能。其他地方只能发消息购买或者跳转网站结账。
发布的详情,内容等也是有要求的。如图:
暂时不多讲,限制的选项也比较多,详细了解点击(FB 帮助中心搜索‘店铺’关键词)
SaaS 系统的其他第三方建站工具:
比如 shopify,bigcommerce 和国内的某些,和 Facebook 有 API 对接,产品和服务可以直接展示在 FB 的 shop 里(使用后会覆盖掉或者额外增加一个 SHOP 功能),下单跳转到网站去购买。
相同点:都需要你有引流手段,会站外引流,会运营操作 Facebook。
给的建议: 重点是如何选择一家靠谱的软件和公司,我在之前的文章提到过:外贸、跨境现状简析与选择
选择公司:
- 一般方法:用天眼查查下公司实力和投资北京曾经做过哪些业务,合作过哪些案例(要去核实);
- 各大招聘网站查询当前公司招聘的是什么人,要是销售人员常年招,说明业务人员流动大,压力大,那和你后续服务对接的人说不得做到一半就离职了。还有的代运营业务的,招广告优化师的,应届生也要的那种,合作以后一般就是他们服务你。所以合作后是谁对接服务你,对接人的背景你也要了解清楚。
选择软件:
- 前面也有提到,要考虑到合作以后数据迁移的难度,万一做的不行,我前面所做的工作是不是都白费了?有没有能够沉淀下来的?
- 软件的使用上手难度。遇到大量的客户往往是由于业务人员自己不上心(老板花钱给业务人员使用和培训,不是所有的业务都会一丝不苟的学习),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方式和工具,遇到挫折就放弃,不愿坚持。
- 费用方案,续费方案要在合作前就了解清楚。抱着试试看一年的态度是做不好的。一般是用了几个月觉得不行,就扔了,这种情况很常见,乙方最喜欢这种送钱还不惹事的客户了。
- 如果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,不要排斥电话推销,让其远程操作观看产品软件后台。弄明白软件如何运行的。
最后,导致甲方出现对软件使用认知偏差的情况,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两点:
- 不提供试用
- 提前付款,无法退款
(好像是废话,要满足这两点,乙方怎么赚钱或者收‘’税‘’啊)
不过国外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案例,比如 shopify 的 14 天免费试用,按月收费;
比如 HubSpot 的各种免费内容加付费计划;
比如爱放派的 Facebook 实战教程免费教学文章和视频内容+付费工具资源+知识服务,哈哈哈哈。
如果这类公司企业不改变,我希望以后社群人员想要某个产品或者工具的参考时,我一个账号给到你试用个个把月,想来你也知道这个软件工具平台值不值得你投入了,比什么推荐参考测评都强。
So,外贸、跨境,研究内容营销、用户增长的朋友们一起到星球和 QQ 群(暂免费,qq 搜索‘爱放派 Facebook’)来玩吧。
PS.这几天更新了另外两篇文章:Facebook 账号被封原因和解决方法(收藏)以及番羽墙的科普、观点和建议,因涉及敏感词,公众号发不出来,点击原文到博客阅读。
其他文章:
发表评论